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据悉,此次调查从去年9月启动,覆盖了我国29个省份,样本城市由上年的48个上升为74个,有效样本量为40600个,比往年增加一倍,可推及我国人口12.20亿。
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 报纸期刊阅读量双降
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七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统计数据均指成年国民的阅读量,我国未成年人在2013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1.48本,其中,统计数量不含教材教辅类图书。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分析,虽然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曾有过下降,但近年来还是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一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国民更加意识到阅读对于个人提升的重要性,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
“认为中国人不读书的观点并不准确,根据此次调查,按照每人一年多读0.38本图书推算,全国一年多读了上亿本书。”徐升国说,“但也必须承认,我们与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人均阅读量比,还有不小差距。”
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 愿付费人数继续下降
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含义,是指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至少一种数字化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的人群占全体成年国民人数的比例。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
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四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此外,与2012年相比,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的人数下降1.4%,为38.7%。徐升国认为,这一变化,除与国民长期以来习惯免费阅读有关外,还与微信、APP阅读等方式涌现有关,“订阅号”和朋友圈社交阅读具有相当深度性,这与微博的碎片化阅读不同,满足了部分人的阅读需求。“当然,微信阅读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这也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徐升国说。
超七成成年国民认为阅读重要,超五成人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但同时,有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工作忙”成为我国成年人不读书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2013年有37.1%的人不读书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有32.9%的国民不读书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或不喜欢读书”。
除此之外,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家庭藏书量平均为34.51本。其中,有读书行为国民的家庭藏书量高出近一倍。其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藏书量为47.08本,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的19.93本。
除了藏书量城乡居民差距较大之外,居住地距离最近购书点的距离城乡也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居住地距最近购书点的平均距离为3.48公里,其中城镇的平均距离为2.11公里,农村的平均距离为4.96公里。
据魏玉山介绍,根据调查,农村居民对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期望程度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4.8%,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高达68.0%。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连队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