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方特色
    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地方特色
隆昌故事--石牌坊故事

录入:admin   www.sclclib.org   2013-05-23  人气:5301

杨森绕道德政坊
 
赵嘉祯


 
  以前,对人表示尊敬,习惯将其人的姓连同字(号名)第一字加上公字以称呼之。如邓锡侯,字晋康,称邓晋公;刘湘,字辅臣,称刘辅公之类。杨森,字子惠,却不称杨子公而称杨惠公,这算是变格,盖“子公”与“子宫”音同故也。闲言少叙。


  在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防区时代,杨森原驻万县以下川东地区,他却有意染指四川西部,于是领兵杀奔川西。当他抵达隆昌时,原该穿城而过。却说:隆昌城里有闻名遐迩的牌坊群,其中有一座肃庆德政坊,坊上书“子惠困穷”四个大字,其本意是颂扬民之父母官肃庆像对待子女一样的施恩惠于穷困的人。然当杨森行经此坊时,抬头望见四字,猛吃一惊,暗想“我要倒霉么?”军阀们是十分迷信的,于是马上命令部队绕城而过,不要行经这座牌坊。既然已经亲眼目睹,厄运也就不可避免,结果在内江、资中之间,杨森部遭到二十一军和二十四军联军赖心辉部截击。双方打了一场硬仗,杨森部队大败亏输,弃甲抛戈,几乎回不了原驻防区下川东,真正成了“子惠困穷”。
 

觉罗国欢“打龙洞”
 
陈举强


 
  据传,隆昌012号牌坊坊主觉罗大老爷来隆昌作官时,恰逢天大旱,全县半年未下一滴雨,每日骄阳似火,四野枯焦,饥荒严重。这天觉罗大老爷带领衙署文武和耆老绅商到南门外朝天寺求雨,求了三天三夜,未见天上有一丝云彩。有人说,这兴云作雨乃龙王爷的份内。大老爷听之,又领众人到小南门外回龙观求雨,并备了花红酒果,猪羊三牲奉献龙王受用。这回更加诚心,求了七天七夜,天上半丝云彩未见。又有人说城东南十五里的龙潭寺才是龙王爷长住之所,正式衙门。于是大老爷又听之,为表虔诚,在县衙香汤沐浴,斋戒三天,带领一应人等,并请僧道两门齐至龙潭寺祈雨。道场法事极其隆重,每日早中晚觉罗大老爷亲自三次叩拜龙王,祈求降雨。虽然极恭极敬,诚惶诚恐,求了七七四十九天,仍未见一星半点云彩出现。又有人说,龙王爷可能躲在左近老龙洞(石灰岩溶洞)内,觉罗老爷大为光火,遂命人准备火枪乌铳,到得洞口,命众枪手向洞内一阵乱轰,稍解气愤。谁知此时怪事出现了,天边有了一片乌云,越长越大,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乌云布满天空。众人不顾挥汗如雨,惊愕地引颈翘望,只见乌天黑地,金蛇乱掣,霹雳交加,雨随风至,大雨滂沱,足足下了两个时辰,暑气全消,旱情顿解。众人齐声欢呼觉罗大老爷吁天祈震,功德无量。又说龙王也欺善怕恶,文求不行,必须动武。于是后来隆昌每逢天旱,求雨不至,便有“打龙洞”的习俗。

 
牛树梅德政坊背后的故事
 
陈举强


 
  在隆昌县城北关,清朝道光年间,隆昌士民集资为当时的隆昌知县牛树梅建了一座德政坊在道观坪古驿道上。


  据传闻,牛树梅刚到隆昌,即欲整治社会不良风气,禁娼缉盗,亲自查访。因闻文曲街(文庙西侧)有半掩门之私窝子(私娼),即独自一人素服探访。行至一家门前,果然门儿半开,随手推门,吱呀而入。即有一老妈儿招呼:“先生来啦,请稍座!”牛令不动声色,随老妈儿至厢房坐定。一会儿,老妈儿捧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醪糟蛋至,放在桌上,对牛令说;“先生莫嫌怠慢,但用无妨!”牛令即食用,香甜可口,颇为惬意。老妈儿收碗入内,再不来张睬。牛令独坐良久,无人再至,隐闻嘤嘤劝哺之声。牛令久坐无聊,即起身出门,亦无人留送。出得门来,记清门户。次日,牛令命衙役将老妈儿拘至大堂讯问,牛令一拍惊堂木:“胆大刁妇,速将引诱良家子弟,作那伤风败俗生涯,从实招来!”老妈儿高声叫屈:“老爷!这真是祸天冤枉,老身乃清白良民,素来循规蹈矩,怎敢作那辱没先人的丑事,还望老爷明察。”牛令喝问:“休得狡赖,本官亲自得见,快快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两班衙役亦一迭连声催招,老妈儿只是连呼冤枉,抵死不认。牛令厉声道:“抬起头来,看我是谁?”老妇仰视良久道:“似曾相识,但不知何处见来?”牛令道:“昨晚醪糟一事难道竟忘了?”老妈儿顿然如释重负,笑道:“呵!老爷错怪,皆因儿媳昨日生产,为老妇添一小孙。本地有撞生风俗,即将门儿半开,若有人前来,就是新生儿之保爷,以图吉利。不想小孙出世得遇贵人,真家门有幸,万千之喜!”说毕连连叩头。牛树梅闻言,忙问一旁作笔录的书吏:“此事果真?”书吏道:“回老爷,本地确有此习俗。”牛令忙起身下座,双手扶起老妇,赧颜道:“本官得罪,怎好受人款待,反拂其好意,认作歹人,实在惶愧,万望见谅!”随即着从人将钱二百文,另具小儿衣衫花帽兜肚等物,前往老妇家中认干儿子。老妇深感其义,密报牛令曰:“我家左近,才是操卖笑生涯的。”牛令记在心上。不数日,牛令又行私访,果见一半掩门处,内里灯火通明,笑语喧哗。即推门入,则见汛署马总爷抱一粉头,正在嘴对嘴吃皮杯。忽见牛令进来,众皆骇然,不知所措。牛令斥道:“尔等不顾官体,还有王法么!”愤然转身而去,因有马总爷在内,也就不了了之。


  越数日,乃立春节令。旧俗,全县文武官员均要在东门外先农坛祭告,并由最高长官带队到春牛坪,亲自扶犁,犁地三匝。那天,牛老爷带领众官员乘骑坐轿,来至先农坛。按礼祭罢社稷之神,亲自犁地三匝。马总爷因牛令搅了他的花酒,尚耿耿于怀。今见牛令赶一牯牛犁地,遂嘲道:“牛大人,犁牯牛,牛前牛后牛犁牛,父子相逼!”牛令一眼瞧见马总爷骑一匹母马,立即反唇相讥:“马总爷,骑骒马,马上马下马骑马,兄妹通奸!”马总爷顿时语塞,众皆大笑。
又一次,牛老爷与数从人到双凤驿巡视。行至糍粑坳一幺店子,因惦记上年至此歇息时,品尝了油炸麻花,十分香脆可口,欲再吃麻花,遂入店坐定,要了新炸麻花若干,与随从分享。食毕,因问道:“怎不见去年搓麻花的麻面女?”众人答道:“想是嫁人了吧!”牛令即叹道:“去年今日此门过,麻面麻花相对搓,麻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隆昌“猴子牌坊”的来历
 
江定川


 
  古时候,在建筑物上某明显部位,雕刻或雕塑一只猴子,表示吉祥的称颂或祝愿,多是取其“猴”与“侯”的谐音。在隆昌春牛坪,即现在的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南端,就有一座俗称为“猴子牌坊”的觉罗国欢德政坊,该坊主楼顶盖刹尖也雕刻了一只站立撒尿状头顶石印的公侯。关于觉罗国欢德政坊上为何雕刻一只站立公猴,除了一般的祝愿称颂觉罗国欢县大老爷公侯万代的意思外,还在隆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隆昌县城,原有某姓一世代大户,属世代书香门第。原来,这户人家有一寡居在家的媳妇,尚在青年。这家的公爹对寡居的媳妇生了淫心。寡居媳妇人长得美貌,而且也是从别一大户人家嫁过来的,不但女红针线好,而且从小熟读《女儿经》、《孝经》,更是知书达礼,以三从四德、妇道等女子道德约束自己。因而对公爹非礼的语言举止严辞相劝,甚至跪拜相求,求公爹不要非礼,不要毁了公爹的清誉和她自己的青白。谁知三番几次,那公爹淫心一起竟不能自已,趁寡媳跪地相求的时候,欲抱她起来行非礼,恰巧被丫环碰到,寡媳才免遭一劫。


  那公爹非但不死心,反而变本加厉,寻机会将那丫环奸辱了,想用这种手断,封住丫环的口嘴。不料,就在第二天,家中的怪事发生了。


  这天,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公猴,来到这户人家,钻进主人公爹的寝室,翻箱捣柜,将衣物抛散得遍地都是,幸好被佣妇发现,才立即将猴子赶走。殊知过了一阵,这猴子又钻入公爹卧室,搬弄室内摆设,弄得乱七八遭,狼藉不堪。家里的人以为冒犯了神灵,赶快烧钱化纸,供上干果、鲜果,磕头祷告。不料,这公猴把供果吃了,去而复返,行为依旧。


  公猴作怪的事,使这家人的公爹心下犯了猜疑,心想,这猴精可能是冲着他来的,便提心掉胆起来,不敢再对寡媳有非分之想,还私下对寡媳的丫头作了抚慰,并答应将她收房,却遭丫环拒绝。他不顾丫环的反对,竟把收房的事告知夫人,不料被泼口大骂一通。此事未了,他又吩咐下去,下令管家捕捉作怪的猴子。


  公猴精灵非凡,只要觉察出这家人稍有举动,便逃得无影无踪。管家设法诱捕,这公猴作怪得更凶,翻出这家公爹的衣帽头巾,红红绿绿地穿戴在身,趁人不防,突然出没,食供果、弄香烛、捣神龛,还把猴尿痾得到处都是,臊臭得不可闻。有几次,只差一点就将这公猴捉住,却被逃脱,纵身跳上瓦屋高处,拉开衣裳对着人撒尿,做出各种丑态。


  这样一来,家里的人都说是妖邪在作怪。那公爹心知肚明,晓得是他自己作了昧良心的事,口中也顺着大家说是有邪祟。于是叫管家悄悄地请来一位法术高明的端公,让他来治服邪怪。那端公来到这户人家,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地形和房屋构造,没作任何言语,把管家叫到外面才悄悄地说:“肯定是你家主人做了啥子昧良心的事,才惹得公猴精到你家作怪。现在我也别无良策,只有你家从今天起,将各类可食之物统统收藏起来,一点也不让猴精搜寻得到。七天后,我自然有法擒拿这个公猴精。”管家隐去了 说主人昧良心的话,把端公说话的内容都向公爹回禀了。征得主人的同意,管家分咐下去,按端公说的,仔细照办。


  第七天黄昏时分,那端公如期到来,也未使什么法术,只是叫管家将瓜果甜酒遍布堂前堂后各间屋子,然后对着正堂天井上空叽哩咕噜地念了一番,就叫管家吩咐众人,早早熄灯安歇。第二天清晨,管家早早地起来,果然看到身着红衣红帽的公猴,酒醉沉睡在神龛下的供桌上,便立即上前,将它捉住,用绳索五花大绑起来。


  这作怪的公猴精终于被捉住了,全家人无不欢喜。那公爹长长叹了一口气,心头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于是重赏了端公。这时,管家请问主人,如何处置那只公猴?那公爹说:“杀了剐皮,猴肉红烧,猴骨泡酒,可去风湿!”管家照办,叫来厨师,在天井边杀猴子。折腾了一大阵,公猴的酒全醒了,这才发觉自己被五花大绑。猴子本身就有灵性,何况这不是一只一般的公猴。它已感觉到大事不妙,发怒地“叽叽”吼叫起来。叫声愤怒、凄惨、阴森,听得人毛根子都立起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厨师咬着牙,手持快刀一刀下去,把猴颈子割开大半。顿时一腔猴血冒了出来,流入堂前天井。也就在猴血流入天井的时候,一件更怪的事情同时发生:天井内突然涌出一股赤红色的水和猴血混合在一起,转眼就涌满一个天井。那端公和这全家人吓得大惊失色。那公爹的心病刚好,哪里还经得起这一吓?当场就吓得双眼一瞪,两腿一伸,倒在地上再也没有回过气来。自这件事情发生过后,这个世代大户经营的几处大店铺逐渐亏败倒闭;在外为官的人轮番出事,或被革职斩首,或畏罪自杀;子孙仕途失利,纷纷忧伤夭亡。没几年功夫,这个书香门第的世代大户终于成了破落户,再无起死回生的气象。


  据说,后来那个寡居的媳妇,出家上峨眉山当了尼姑;那个丫环寻了一个勤恳老实的农家青年成了婚。


  那世代大户为何破败?世人传说纷纭,说那公猴是护佑他家的神灵,是那家人做了缺德事,得罪了公猴,对神灵不敬,还捉来杀了,是自毁族脉,哪有不遭报应之理。


  自此,隆昌人就有了视公猴为神灵,敬奉尊拜的习俗。建觉罗国欢德政坊时,造坊的主事人祥闻其传说,祥明这一习俗深藏的机理,特意叫造坊工匠雕刻这样一个公猴,头顶官印,立于坊顶,意为敬奉灵猴,并含有对觉罗国欢这位县大老爷“封侯挂玉印,公侯万代”的良好祝愿。

 
猛 虎 拜 孝 子
 
吴晓英


 
  在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为朱佐耀等五个孝子立了一座孝子总坊。这里有一个“猛虎拜孝子”的动人故事。


  朱佐耀是个孝子,他的父母去世后,他悲痛地厚葬了父母,并在父母的坟墓前搭了一个草棚要为父母守墓三年。一天傍晚,朱佐耀正在父母坟墓前烧香跪拜,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只吊眼白额大虎呼啸着窜跃到朱佐耀面前。

  面对张牙舞爪的老虎,朱佐耀面无惧色,一面继续给父母上坟,磕头作揖,一面口中念念有词:“虎大哥,心莫急,孝父母,是本份。容我再为父母烧三柱香磕三个头,你再吃我也不迟。”没想到,猛虎听了孝子朱佐耀的话,对天长啸三声,震得地动山摇,又对着朱佐耀点了三下头,伏在地上作出跪拜磕头的形状,随即甩尾三下呼啸而去。一时间“猛虎拜孝子”“猛虎不伤孝子”的美谈传遍隆昌大街小巷,行孝之风遍及隆昌城乡。

 
雷  打  牌  坊
 
吴晓英


 
  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原来有一座节孝坊,人称黄家牌坊。在一次电闪雷鸣中被天雷击穿牌坊上的“孝”字。

  为什么天雷要击打这座牌坊?而且不偏不倚正正击中“孝”字?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后来,人们干脆就把这座牌坊叫做雷打牌坊,这里还有一段“雷霆示警”的传说。

  雷打牌坊原建于咸丰年间。坊主十八岁嫁到黄家,二十五岁时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身亡。丈夫死后,媳妇既要服侍公公婆婆的起居饮食,又要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但却表现出少有的刻苦耐劳和孝顺贤良。因此被推举为节孝妇,皇帝还降下圣旨为她建了一座节孝牌坊。


  随着时间的流逝,媳妇送走了公公。不想婆婆越老越湖涂,整天傻呼呼的,乱拉屎尿,不听招呼,连人也不认识了。起初媳妇还能善待痴呆婆婆,日子久了,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后来干脆将婆婆关在一间小屋子里,任凭婆婆哭闹,她也不予理睬,只是一日三餐送点饭菜,也不管婆婆吃不吃得下。这天,还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那媳妇正坐在堂屋里打瞌睡,忽然间昏天黑地,电闪雷鸣,一声霹雳似天崩地裂,将媳妇从朦胧中惊醒,只见一个满脸漆黑,身着金盔银甲的天神,挥舞着手中宝剑,指着那媳妇说:“虐待老人,天理不容。如若再不悔改,定遭天雷轰打,死无葬身之地!”说完,一个惊雷滚过,不见了天神踪影。那媳妇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连表示痛改前非,一定要孝敬老人。也就是这个惊雷,将这座牌坊上“节孝”的“孝”字打穿。原来,这是雷公在向黄家媳妇提示警告。从此以后,黄家媳妇恢复了原来孝顺老人的本性,将婆婆从小屋子搬到自己房间和自己一起住,不管婆婆弄得有多脏,她都精心服侍,不敢有半点闪失,每天陪着婆婆不离半步。渐渐地,婆婆的痴呆病竟有所好转。这个媳妇还经常以“雷霆示警”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要孝敬老人,不然要遭报应,要遭雷打。后来这个媳妇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杨邱氏立贞节坊的传说
 
吴晓英


 
  隆昌县南响石镇牌坊街立着两座青石雕花牌坊,坊主均出自杨门,是为祖孙两代立的牌坊。为祖母所立的叫杨邱氏贞节坊;为孙媳所立的叫杨林氏节孝坊。为啥给杨邱氏立的是“贞节”坊呢?这有一个很悽惋的传说。


  传说邱氏自小聪明伶俐,乖巧利索,十三岁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若天仙,经媒妁之言许配给杨家,因年龄还小,就在家中等待出嫁。不料,在邱氏十四岁时,她的肚子竟一天天长大起来,这一下便引来族人白眼讥笑甚至咒骂,连家中父兄也容不下她,经常拳脚相加。

 
  邱氏明知自己是病,但纵然有十张嘴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她整日以泪洗面,身体日渐消瘦,肚子却日渐长大,犹如十月怀胎。族人越发不容,纠集上门问罪,决定按家族规矩择日将邱氏沉潭处死。


  邱氏本想以死抗争,但又觉得死得冤枉不值,自己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身,从未做过越轨之事,怎么肚子就会长大?她想如果不把冤屈洗刷清就是死了也不能瞑目。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跟母亲讲了。母亲疼女心切,设法帮助她逃脱了族人的看管,带着她逃跑到隆昌县衙门口,击鼓鸣冤。这一任隆昌知县是一位很懂医术的县官,他听了邱氏的申诉,当堂为她把脉,确认不是怀孕,再召来县城最好的医生为邱氏珍病,确定是肚内长了瘤子,就立即开刀将邱氏肚子里的一个重六七斤的大肿瘤取出。邱氏的冤屈得以洗刷,家中父兄和族人也为错怪了她而汗颜,感到羞愧难当。邱氏十九岁时与三十九岁的杨维信喜结连理,婚礼喜庆而热闹,全村的人都来参加婚礼,祝福他们夫妻和美白头偕老。后来邱氏活到九十多岁才死。后代子孙在朝廷当了大官,为了彰显和纪念他们先人保贞节的烈行,就向皇帝请了一道圣旨,建了这座贞节牌坊。
 


隆昌的“一门三元坊”
 
李德泽


 
  清朝乾隆时期,有一年春节的一天,隆昌县“金鹅书院”的学子刘腾龙、刘庄和郭泳,结伴游览县城南关的云峰塔。他们来到云峰塔山下,只见古塔高耸挺立。刘腾龙提议说:“我们各咏一句诗来说明古塔有多高,比一比看谁咏得最得当,如何?”二友欣然赞同。


  刘腾龙首先吟道“隆昌云峰塔,离天一丈八。”刘庄仰望古塔,思索片刻唱道:“隆昌云峰塔,离天一尺八。”郭泳暗自思忖,直望天上,只见大片云彩,飘在古塔顶端,顿时灵感一现,高声吟道:“隆昌云峰塔,离天一寸八。”


  三友吟毕,各持己见,都说自己的诗句所吟古塔的高度更真实贴切。他们互相争论起来,惊动了众多的游客。这时,从游客中走出一人,三人见了,立刻停止了争论,上前施礼。原来这人是他们的授业之师朱云骏知县。三人上前施礼后,齐声说:“请朱大人赐教!”


  朱大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三位学友所吟的诗句,我都听见。今天我不想多说,到一定的时候,我再给你们点评。现在你们不必再争论了,趁大好春光,好好春游一番,然后回书院去专心读书,刻苦作文,把你们读的书作的文,重叠起来与古塔比高吧!”


  三位学友霎时便领悟了朱大人一席话的意思。


  朱云骏在隆昌一共任了八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视察了“金鹅书院”,发现学校办得很差。于是,他就与县中有关人士商议,决定亲自主持,整修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建,“金鹅书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为隆昌学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朱知县还亲自到学校授课。刘腾龙、刘庄和郭泳三友,奋发攻读诗书,刻苦修炼文章,进步很快。

  后来,四川乡试,刘腾龙获庚寅恩科解元;刘庄考中辛卯解元;郭泳取得甲午科解元。明清时代的乡试,相当于现代的全省汇考,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三位学友,接连三科摘取了四川解元的桂冠,轰动了隆昌全县及全四川省。


  隆昌人为表达对朱知县的感激之情,就在县城北关古驿道上建造了一座“一门三元坊”。那是一座造型精美的青石雕花牌坊,牌坊上雕刻下了朱知县和三位解元的事迹,向世人宣扬。


  又一年春节的一天,朱知县邀请三位解元重游云峰古塔。来到云峰塔前,朱知县望着他们说:“当年你们在此争论的打油诗句,今天是我点评的时候了。这云峰塔约十二丈高,不管怎么说,高度是不会变的。变化着的是天啦!刘腾龙说‘离天一丈八’,中午天高云淡。刘庄说‘离天一尺八’,在晨曦时分,就会有这种视觉。郭泳说‘离天一寸八’,傍晚天暗下来时,大体准确吧。你们三位学友都是对的,只是各人思维的着眼点不同罢了!所以,当时我叫你们不要争论,去奋发读书,如今学业有成!”


  刘庄兴奋起来说:“恩师,县里的士民为我们四人树立了牌坊,受到大家的尊敬啦!”


  朱知县反而心情沉重地说:“人世间的事情是复杂的,就像天变一样,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又雷雨大作……说不定哪一天,我们那牌坊会被人推倒的。”


  后来,朱知县离了职,四川几次乡试,隆昌都榜上无名。接替朱云骏的知县,不重视文教事业,反而荒唐地迁怒于“一门三元坊”,破坏了莲花风水宝地。于是,就把“一门三元坊”拆毁了。拆了之后,四川乡试,隆昌还是无人考中解元。看来,风水宝地也保不出接任知县的政绩啊!


  隆昌人谈起隆昌文教事业的发展历史时,不少人会回忆起朱知县,怀念“一门三元坊”。
 
                                                                            原载:2005年《内江日报?长江周刊》
 

陈 石 匠 砸 石 碑
 
李德泽


 
  清朝咸丰年间,隆昌人要为上任不到一年的时任知县肃庆在县城北关道观坪建一座以隆昌青石为材料的德政牌坊。

  这座德政坊上的文字和图案,最后选定技艺精湛的陈金有石匠雕刻。

  陈金有却说:“县大老爷必须当面答应我一个请求,我才能尽心尽力完成它!”

  肃庆得报,就在县衙召见陈石匠,问他有何事相求?

  陈石匠来到县衙,说道:“大老爷恕我直言。我要在给你建德政坊的附近,同时立一块隆昌青石碑,请大老爷恩准。”

  肃庆问道:“是什么碑呀?”

  陈石匠从内衣里摸了一张图纸,呈递给肃庆。肃庆接过图纸一看,脸色不由现出阴沉;可过了一会儿,又转为平和之色,缓缓说道:“本官准你立这块石碑。你不过是改了我牌坊上四个大字中的一个字嘛,果否如你所言,还是以观后效吧!”

  
  陈石匠听了,不由心中一怔,说:“既然大老爷准许我立此碑,我一定为你雕刻好这座德政牌坊!”

  肃庆又望着图纸思索了一会儿,说:“我看你不是一般的石匠。既然你给我牌坊上改了一个字,我也给你改一个字,将你的石匠之称改作匠士之称,你把它一同刻在我的德政坊上吧!”

  这是陈金有一万个没有想到的。他谢过肃庆,出了县衙,去精心雕刻“肃庆德政坊”去了。

  不到半年,“肃庆德政坊”造建成功。前往观看的人纷至沓来。雄伟的牌坊上,图文并茂,记下了肃庆来到隆昌,为官不到一年的诸多德政。当众人看到牌坊南面正上匾镌刻的“政在养民”四个大字,恰巧对着前方不远处一块新立的石碑时,不由得都惊呆了。原来那石碑上刻着“政在整民”四个大字,而且是“邑侯肃大老爷准立”,立碑人恰恰是建造这座德政坊的“匠士陈金有”。


  这石碑上的“政在整民”四个大字,恰恰与德政牌坊上的“政在养民”四个大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格外引人注目,令人不可思议。

  有人去问肃庆这是何意?肃大老爷意味深长地说:“为官不做亏民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块石碑立得好呀,它是对为官者的警示!”他又风趣地说:“我肃庆高高的在德政牌坊上。他陈金有是老百姓,在下面的石碑上守着我,随时盯着我的言行,看我整没有整老百姓。这是民众监督哇!民众监督,好嘛!”


  肃庆一席话,就在老百姓中广泛传开了!大家对肃大老爷肃然起敬。这样一来,肃庆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他在县衙发号施令,政通人和,在这动乱年代,蜀中一隅的隆昌,却出现了安定和谐的局面。


  到了咸丰十年,云南的李短辫子和蓝大脚板农民起义军,六月间从富顺县攻入隆昌县境。

  身为一县之父母官的肃庆,为保一方平安,不容许义军骚扰百姓,不容许农民的秋收稻谷遭受损失,立即挺身而出,亲率数百名勇卒前去剿灭。在响石山的一块稻田中,肃庆身受三十七处刀枪伤而阵亡。

  事后隆昌县衙为肃庆收尸装殓,这才发现肃庆根本没有私人积储,是真清正廉洁。后来靠隆昌人士捐款资助,才将他的灵柩送回老家东北长白山。

  陈金有尤为感动。他耳闻目睹了肃庆执政真正的在实行“政在养民”!宁愿牺牲自己去求一县安宁,是隆昌县历史上自古以来唯一的一个战死在任上的知县。

  肃庆遗体回归故里后,陈金有陷入深深的痛苦中,经常孤身去“肃庆德政坊”前,徘徊思量。有一天,他喝醉了酒,提起石匠的大铁锤,去到他立的那块“政在整民”的石碑前,挥起铁锤就砸,边砸边哭诉:“肃大老爷,当初我不该为难你呀!想不到你真是政在养民的好官哪!当初我认为当官的都整老百姓!看见你的作为,我才知道我错啦!今天,我亲手把这块石碑砸了,算是向你赔罪。肃大老爷,请你在天之灵原谅我吧!我们一定保护好你的德政牌坊!”

 

返回】 【顶部】 【关闭

   主办单位:隆昌市图书馆 地址:康复西路延伸段与中山路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642150 电话:0832一3957080

COPYRIGHT 2017-2020 BY 隆昌市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23445345号   

         网站浏览:      网站访问量统计      数字资源下载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