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概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隆昌概况
        隆昌地处内江东南,是浅丘区类型县,行政中心:古湖,距离成都212km。截至2012年8月31日,隆昌管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乡,幅员面积794.41k㎡(耕地面积39.5万亩,农田面积31.5万亩),森林覆盖比例26.1%。年末总人口77.73万人增0.6%;人口出生率9.59‰;人口自然增长率4.75‰。隆昌是国家级水禽基地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是省级农业产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4亿元,增15.3%。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5.4%。农、林、牧、渔之比为30.1∶0.8∶61.9∶7.2;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20.1%(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增42.9%);第三产业增加值21.82亿元,增12.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8.6%和25.2%。乡镇(中小)企业增加值55.6亿元,增19%,从业人员53 54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409元,城乡之比为2.5∶1,劳务输出213 260人,收入132 100万元。

      全县粮食总产量24.76万吨,增11.2%;油料作物产量0.83万吨,增18%;水果产量2.2万吨,增14.9%;蔬菜产量18.32万吨,增7.4%。出栏肥猪70万头,增6.62%,肉类总产量6.76万吨,增8%;蚕茧产量430吨,增0.2%。水产品产量 1.8万吨,增24.6%。良种覆盖面种植业90%,畜牧业45%,渔业(水产品)为65%;无公害农产品覆盖面种植业为30%,畜牧业为65%,渔业(水产品)为40%;订单农业覆盖面种植业为40%,畜牧业为10%,渔业(水产品)为20 %。

      公路通车里程1421千米,其中:乡村公路1158千米,密度1790 米/平方千米,18.3千米/万人。农话总数61 510户,增7.2%,占全市的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亿元,增2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增37.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7亿元,增11%;全年农业投入1.25亿元,占支出的1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32亿元,比年初增24.52%。各项贷款余额19.05亿元,比年初减4.08%,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贷款26 943万元。全年农业保费收入4923万元,增82.5%,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36万元,增128.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为1个、3个、12个。

      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34 284人;小学125所,在校生44 536人;7~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65.5千册。全县医院、卫生院26个,床位1541张,卫生技术人员175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14 510人,参保率达97.65%,农村低保19 000人,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参保84 326人。

      全面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万亩。天保工程:继续执行“山上管严、山下搞活”的政策,严禁采伐天然林,停止一切审批砍伐指标,林木实行常年保护,并按照要求将204 980亩森林管护任务分解到人头,进行责任制管护,有力地推动了天保工程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4000亩,人工植苗造林、封山育林各2000亩,占任务100%。全年义务植树80万株,新育苗193亩,培育各类苗木360万株。[1]水禽产业:形成了以隆昌禽苗市场、都英羽绒为龙头,集水禽养殖、孵抱、育雏、禽苗销售、肉禽及羽绒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年出栏小家禽畜1063.74万只。

      水产产业:成功推广了“稻稻鱼”、“稻鱼鸭”、“鱼鸭混养”、“休稻养鱼”四种模式,构建了鱼苗繁育、稻田养鱼和水产品批发的产业体系,全县放养鱼水面12万亩,水产品产量1.8万吨,是全省万吨渔业大县。

      生猪产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大户”的产业模式,以维尔康动物药业、普嘉特饲料、圣乐种猪场等为龙头,完善了从选育、配种、仔猪繁育到饲料加工的产业链条;全县年出栏肥猪70万头。

      蚕桑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华公司为龙头,完成了栽、养蚕、缫丝、织绸的产业链条;建成优质蚕桑基地4万亩,年发蚕种2.5万张。

      麻竹产业:形成了以县、乡两级竹业协会为纽带,以全县和周边县(区)6万亩基地为载体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县栽种麻竹3万亩,年产竹笋1.5万吨,销售竹叶300吨。
地方文化